第四百六十九章:陛下哭了
明朝敗家子 by 獨孤天山
2019-1-8 14:36
弘治皇帝說罷,不禁感慨。
暖閣裏,陷入了死壹般的沈寂。
弘治皇帝壹下子,龍精虎猛起來。
柳暗花明又壹村,還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啊。
他凝視著輿圖,道:“歐陽卿家,這木骨都束可有萬裏之遙啊,真是可怕人離鄉萬裏”
歐陽誌沒有答。
弘治皇帝似乎習慣了。
其實他就喜歡歐陽誌這個樣子,穩,太穩。
弘治皇帝眉壹挑,不以為仵的樣子,手指尖沿著寧波、泉州壹帶,壹路自西洋劃過,又忍不住感慨:“真是壹群勇士啊,若是朕,壹定無法忍受這樣的煎熬歐陽卿家歐陽卿家”
弘治皇帝側目,忍不住看向歐陽誌。
歐陽誌呆滯的臉上,卻突然遏制不住了。
嗚哇壹聲,撕心裂肺的滔滔大哭。
整個人彎下腰,又蜷在地,以頭搶地
弘治皇帝:“”
這是動情到了極致吧。
弘治皇帝很佩服方繼藩,能將六個門生教授的這樣好,如此至情至性!
歐陽誌是真的傷心了。
他涕淚直流:“臣是徐經、唐寅諸師弟的大師兄啊臣既為大師兄,本該照拂諸師弟,這是長兄為父的道理。徐師弟下海,乃為了大義,他兩年沒有音訊啊”
歐陽誌捂著心口,眼淚滂沱:“至親的師弟,生死未蔔,恩師悲痛欲絕,這是臣這師兄的失職,這兩年來,臣無時無刻,不盼著徐師弟來,臣以為他死了,以為他”
歐陽誌不斷的捶著自己的心口:“這是上天垂憐,他還活著可這兩年,他到底吃了多少苦,受了多少的罪啊。陛下臣在京師,伴駕陛下左右,錦衣玉食,生活安定,可臣的師弟臣的師弟他”
弘治皇帝第壹次,看到歐陽誌如此掏心掏肺的樣子。
以往在他的印象中,歐陽誌是壹個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人,無論遇到了任何事,都能沈著以對。
可現在見他如此,竟也不禁傷感:“卿家如此之言,教朕慚愧,這等忠貞之士,朕滿心只想著,他帶來海圖。卻竟是忘了,他也是有父母在堂,有恩師,有妳們這些重情重義的師兄弟的人。他也是凡夫俗子,是血肉之軀,也會有七情六欲,可為了求取海圖,卻受如此的煎熬,朕只念自己,而罔顧了他人的情感,哎都說天子理應為天下人的君父,朕乃天下子民的父親,卻壹心想著的,是海圖,是西洋朕今日見歐陽卿家如此,方才知這千秋偉業的背後,是多少人的血淚,又有忠貞之士,為之埋骨萬裏,血淚成河。”
弘治皇帝說到此處,不知是不是被歐陽誌的感染,眼圈也泛紅了。
蕭敬嚇的忙是對歐陽誌道:“歐陽侍學,註意臣儀!”
壹面忙不叠的給弘治皇帝遞帕子:“陛下請節哀。”
可歐陽誌卻沒理他,依舊滔滔大哭。
弘治皇帝擦了擦淚,也不知自己為何,脆弱至此,最後長嘆了口氣:“傳旨,十日之後,移駕天津衛,朕親迎人間渣滓王不仕號登岸!”
弘治皇帝是個瞻前顧後之人。
做任何事,都需左思右想。
可這壹次,他決心去做壹件事。不必去詢問身邊的人,自己拿了這主意。
蕭敬戰戰兢兢的道:“陛下倘若如此這這不妥吧。”
“有何不可呢?”弘治皇帝道:“徐經出海,九死壹生,他可有想過,可與不可嗎?這壹次,尋到了航路,又為大明節省了多少公帑,這筆賬,可有人算過嗎?我大明時至今日,非下西洋不可,下西洋,乃是國策,不容更改,朕親自去犒慰下海的勇士,便是要讓將來無數隨船下西洋的軍民人等知道。朕不能與他們去共體汪洋上的艱辛,可朕的心裏,有他們。”
“為人君者,不可使親者痛,而仇者快啊。這件事,直接昭告,就不必和內閣商議了,司禮監直接明發旨意!”
他沈默著,臉色鐵青:“想當年,三寶太監下西洋,多少人葬身魚腹,又有都少人,飽含著艱辛,當時的朝廷,沒有足夠的賞賜,不能使他們許多人封蔭妻子倒也罷了,卻將他們壹切的心血和努力,視為敝屣。這樣的事,再不可發生了,朕要親自迎接他們,只有如此,才可以給子孫後世們作為標榜,將來,朕的子孫,倘若再有朝令夕改者,至少,他們該知道,他們還有壹個先祖,曾對這些出海的將士,心懷敬重之念,朕要看看,後世的兵部諸官們,還可以如此怠慢那些無數人用血淚換來的海圖和文牘,後世之君,是否要悖逆祖宗之法!”
弘治皇帝背著手,將歐陽誌攙扶起來:“不必哭了。”接著朝蕭敬道:“賜坐吧。”
蕭敬臉色變幻不定。
陛下巡幸天津衛,這可是天大的事啊,但凡有壹絲壹毫的疏漏,都極為嚴重。
陛下是個不喜歡巡幸之人,他雖也微服,可微服畢竟不會驚擾百姓。而巡幸不同,到時可是數萬禁衛以及數千官吏隨行,遮雲蔽日,隊伍蔓延十裏,為了供應這巡幸所需,勢必地方官府,要想盡壹切辦法迎接。
歷代有許多昏聵之君,便愛四處巡遊。
弘治皇帝見此前車之鑒,自然對巡遊之事,心存反感。
可如今
如此壹意孤行,甚至不經與大臣們討論,看來,這是鐵了心了。
蕭敬心裏想,如此壹來,自己便要遭罪了,壹面要在宮中預備,壹面要派人前去天津衛接洽,還需和禦馬監這兒,調動勇士營以及上四衛的兵馬,不只如此,十二監裏,還有宮中各局各司,怎麽個安排,都要做到萬無壹失,任何壹個紕漏,都可能引發不可測的結果。
他面帶著微笑,微笑背後,帶著幾分憂慮,卻還是親自搬了個錦墩,請歐陽誌坐下。
歐陽誌哭聲漸漸停了,卻還在抽泣,方才似乎是真正到了傷心處,傷心過後,卻是滿心的欣慰,師弟終於來了,他目光略顯呆滯,渾渾噩噩。
而弘治皇帝心裏卻是感慨萬千,方繼藩的門生,怎麽就個個至忠、至孝、至情、至孝呢。
太子若有他們半分,也算是知足了。
看看這歐陽誌真的很想尋個機會,狠狠鞭撻壹番,方解這恨鐵不成鋼之憾。
朱厚照在方家後園。
他趴在地上,壹只眼張著,另壹只眼死死的閉住,手裏抓著玻璃球,瞄準,屁股撅著,讓站在身後的方繼藩,恨不得想從後面踹他壹腳。
“殿下,趕緊,快射啊。”
“且慢!本宮且先緩緩神,但求壹擊必中。”他拇指摳著玻璃球,依舊還在蓄力,不急著彈出玻璃珠,眼睛還是死死的盯著遠處的壹顆玻璃球,呼吸,呼吸,呼吸
“趕緊,再不彈,那就不來了。”方繼藩忍不住吐槽。
朱厚照齜牙:“來了,來了,妳耍賴,豈有這樣催人的。”說著,手中的玻璃珠彈射出去,在地上滾動,卻與另壹顆玻璃珠錯身而過。
朱厚照忍不住氣的雙手捶地:“就差壹點,就差壹點。”
方繼藩樂了:“該我了,該我了,記著啊,殿下,三百兩銀子。”
朱厚照站起來,拍拍地上的灰塵,擡腿便是給壹旁吃瓜的劉瑾壹腳:“吃吃吃,就知道吃。”
劉瑾不敢咀嚼了,錯愕的看著朱厚照,手裏還握著壹塊咬的稀爛的瓜皮,他沒有解釋,垂著頭,趁朱厚照不註意,輕輕的嚼嚼口裏的瓜肉,舍不得咽下去。
啪!
方繼藩有如神助,手中玻璃珠,直中朱厚照的玻璃珠,他樂了,朝遠處的鄧健道:“記賬,再加三百兩。”
朱厚照嘆口氣:“不來了,沒意思,總是本宮輸,本宮甚至懷疑妳在做局,專門坑本宮的銀子。”
“沒有的事。”方繼藩板起臉,認真的道:“殿下不要亂說,臣豈是這樣的人,臣做這樣喪盡天良的事,臣的五個門生,便都”
“算了。”朱厚照壹揮手:“朱小榮呢,小榮哪兒去了,有日子不曾見她了啊。”
正說著,卻有人飛快來:“殿下,新建伯,宮裏四處在尋人,要急瘋了,請殿下和新建伯趕緊入宮。”
“又是什麽事?”
來人是方家的門子,他急匆匆的道:“說是人間渣滓王不仕號航,徐經徐編修來了!”
朱厚照兩眼放光,咧嘴笑了,他激動的道:“他他竟真來了?他還活著?”
方繼藩身軀壹震。
徐經竟竟還活著
他沒有死呀
可是這兩年他去幹啥了?
方繼藩深吸了壹口氣,突然,想起了這個可憐的門生,他的內心,是自責的,早知如此,當初,真不該讓他下海啊。
擦
真來了。
方繼藩轉身,便朝自己的齋裏跑。
“老方,妳做什麽去?”
“畫畫!”